近年來,梨黑星病、梨黑斑病和梨木虱、梨莖蜂等病蟲害在梨產區有嚴重發生的趨勢。根據以往的經驗,防病要早、治蟲要小,因此病害的發生前期和初發期,蟲害的幼蟲期是梨樹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。梨農只有把握好這些時期,對癥選擇農藥,并及時噴藥,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一、梨樹病蟲害的春季防治方法:病害
1. 梨黑星病
①發病情況。以菌絲和子囊殼在芽鱗片、病果、病葉上越冬。從落花到果實成熟期都可發病。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侵染芽鱗片、葉片、葉柄、新梢、花器、果實等梨樹地上部所有綠色幼嫩組織。主要發病特征是,在病部形成黑色霉層,花序、花萼、花?;慨a生霉斑,葉簇染病致使葉簇萎蔫枯死,葉片的小葉脈上最易染病,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葉。新梢染病后期病部開裂成粗皮狀的瘡痂。幼果染病大多數早落或病部木栓化形成畸形果,大果染病形成多個瘡痂狀凹陷斑,常發生龜裂,病斑傷口常被其他病菌侵染致使全果腐爛。
②防治方法。當氣溫達15℃時,用32.5%嘧菌酯·苯醚甲環唑膠懸劑3000~5000倍液或40%腈菌唑水分散粒劑600~800倍液,從花序分離期開始防治,花后10天進行第二次防治,隔10天再噴1次防治效果較好。注意觀察,當5~7月每月上旬全園有3~5片葉上發現病斑時及時噴藥防治。6月下旬至7月上旬,早熟梨尤其是郁閉梨園要特別注意黑星病的侵染,如防治不及時,該病就會在果面上形成大小不同的黑色霉層而使果實失去商品價值。
2. 梨黑斑病
①發病情況。病菌在病枝、病葉、病果上越冬。開春分生孢子靠風雨傳播后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傳播侵染,侵染后氣溫在20℃以上時開始發病,20℃以下、30℃以上不易發病。梨樹的新梢、葉片、花及果實均可染病,以幼嫩葉片最易染病。初侵染時葉片上出現針尖大小黑斑,如遇潮濕表面出現黑色霉層即分生孢子,小黑點擴大連成片引起葉片早落。新梢染病初期為黑色橢圓形稍有凹陷,后期變為淡褐色潰瘍型斑,與健部產生裂紋。幼果受侵染后果面上形成黑色小圓斑,逐漸擴大后稍有凹陷,果實長大時果面龜裂,裂縫可達果心。
②防治方法。黑星病和黑斑病都是在潮濕且氣溫達15℃時易發病,不過黑斑病發病溫度比黑星病要高3~5℃,因此,當氣溫達18℃時可將兩種病一起防治。重視清園工作,剪除病枝,揀摘凈地面、樹上病果、病葉燒毀或深埋。
3. 梨花斑病
①發病情況。俗稱“雞爪病”,屬于缺乏營養引起的生理性病害。梨果膨大期開始發病直至采收前,果面形成木栓層,形狀像雞爪踩過。目前梨品種發病由重到輕依次為黃冠梨、鴨梨、綠寶石、黃金梨。
②防治方法。重視有機肥的施用和中微量元素的補充。春季和幼果期重視鉀肥的施用或葉面噴鉀,提高樹體鉀營養水平,使果皮增厚、韌性增強,減少裂口?;ㄇ叭~面噴鈣、鎂、硼、鋅元素加農用稀土,花后40天內噴2~3次。梨果膨大期至成熟期噴兩次硝酸鈣加70%甲基硫菌靈(凱托)可濕性粉劑800~1000倍液,可將病果數控制在10%以內。
二、梨樹病蟲害的春季防治方法:蟲害
1. 梨木虱
①為害情況。在我地每年發生4~6代。以冬型成蟲在樹皮裂縫內、落葉、雜草、土縫中越冬。3月上旬梨樹花芽膨大時越冬成蟲開始出蟄,中旬為出蟄活動盛期,下旬為末期。成蟲出蟄后在小枝上活動,刺吸汁液并交配產卵,卵多產在短果枝、芽痕、芽縫處。以后各代卵產在幼嫩組織的茸毛間、葉正面主脈溝內和葉緣鋸齒間。盛花前半月為產卵盛期,卵期7~10天。孵出的**代若蟲鉆入剛綻開的花叢為害,以后各代多在葉面吸食為害并分泌黏液,世代重疊。
②防治方法。4月上旬或花謝80%時,越冬成蟲所產卵大多數已孵化為若蟲,此時是防治梨木虱的**時間。藥劑可選用3.2%甲維鹽·氯氰菊酯(閃亮)微乳劑1500~2000倍液,或2.8%阿維菌素(強點)加20%吡蟲啉(萬紫)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。梨木虱對吡蟲啉產生抗性的園片,在4月上旬和果實套袋后,選用50%吡蚜酮(飛能)1000~1500倍液防治。
2. 梨莖蜂
①為害情況。為膜翅目莖蜂科。1年發生1代,以老熟幼蟲在當年受害枝內作薄繭越冬,開春樹液流動時化蛹羽化。成蟲白天活動,早晚及夜間停息在樹下部新梢的葉背面。新梢長出五六片葉時開始在其上產卵,花后10天左右新梢大量長出時進入產卵盛期。在新梢6厘米左右處鋸1小口,卵產在新梢的髓部,產卵后把鋸口下**芽鋸死再鋸下邊1~2片葉,致使新梢上部葉片萎蔫折斷。5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孵出幼蟲在受害枝內或蛀入2年生枝內吸食為害。
②防治方法。梨花現蕾期發現少數成蟲時,用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2000倍液加22%甲維鹽殺蟲單微乳劑2000倍液,主要噴下部新梢葉片背面殺死成蟲。5月中旬至6月下旬噴22%甲維鹽殺蟲單微乳劑1500~2000倍液,利用該藥劑的內吸性殺死受害枝內的幼蟲。必須注意的是,樹勢弱和施氮量不足的梨樹,要先做試驗再大面積使用,以免造成葉片邊緣燒傷。此害蟲群防群治效果**。
3. 梨黃粉蚜
①為害情況。又叫梨瘤蚜,只為害梨樹,1年發生8~10代。以卵在樹皮裂縫內、翹皮下、卷葉中越冬。4月上旬開始孵化,幼蚜在翹皮下、裂縫等處的嫩皮處剌吸汁液為害進行繁殖。孵化后的幼蟲3~4天即可產卵,卵期6天左右,6月中下旬爬移到果實的萼洼和梗洼、兩果之間刺吸汁液。受害后果面上初期形成稍凹陷的小黃斑,后期變成黑色病疤腐爛脫落。
②防治方法。4月上旬選用3.2%甲維鹽·氯氰菊酯(閃亮)微乳劑2000~3000倍液加20%吡蟲啉(萬紫)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,主要噴主干和主枝的裂縫、老翹皮、芽體、花叢,應細心噴均勻,以殺死越冬的**代幼蟲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